中文 | 英文 欢迎访问罗威斯数控科技(昆山)有限公司官网

致力打造高速高精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服务全球企业超过1500家 打造数控加工中心领导品牌罗威斯科技

联系电话:0512-57953678
13391385663

关键词搜索: BA3525E 桥式五轴加工中心 全罩五轴加工中心 型材五轴加工中心

寻觅“工业乡愁”

27 2017-11
作者:luoweisi 浏览:
分享:

(原标题:寻觅“工业乡愁”)

    湖北日报讯 记者 陶忠辉 雷巍巍

    千年炉火,生生不息。黄石因矿而兴,以工立城。
    从工业重镇到“最美工业旅游城市”,华丽转身中的黄石立志打造最具“工业乡愁”城市。
    “工业乡愁”何处去?初冬时节,记者踏访黄石,寻觅答案。

    呵护:留住城市文化根脉

    【镜头一】
    21日,大冶,铜绿山古铜矿遗址。美丽的铜草花迎风怒放。
    站在巨幅规划图前,管委会主任冯海潮略显激动。投资30亿元,集旅游、文化展示、产业聚合的青铜特色小镇,即将从梦想走向现实。3000年青铜开采炉冶之地,将迎来改天换地的重生。
    大冶,世界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。长期无序开采,毁山伐木,铜绿山肌体早已千疮百孔。
    怎么办?改“破”绿为“泼”绿!
    2011年,铜绿山启动生态修复:古矿遗址生态修复、山体破坏修复、土壤重金属修复、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、工矿企业废弃工地生态修复……先后投入2.75亿治理塌陷滑坡区,植草植树300余亩。
    一系列修复“疗养”,铜绿山重新披上绿装。

    【镜头二】
    “太壮观了!”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,面对“亚洲第一天坑”,众人不约而同发出惊呼——东西长2.4公里,南北跨度1公里,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,坑顶边缘面积118万平方米,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。“我们把一座大山送进了武钢的高炉。”管理处主任闫红勇介绍,公园前身是大冶铁矿,是武钢重要的“工业粮仓”。据统计,该矿坑共剥离岩石3.64亿吨,采铁矿1.34亿吨。
    曾经的炼钢功臣,如今游客争相合影的“大明星”,却差点成了武汉垃圾填埋场。
    2003年,矿厂谋划转型时,有专家提出将该矿坑用作垃圾场,专供武汉运转垃圾填埋。提议一出,立即遭到矿厂人强烈反对:“古老的工业遗址不能变成垃圾场,优秀的工业文明不能丢进臭烘烘的垃圾堆!”
    如今行走园区,空气清新,满目皆绿,听不到机器轰鸣声。巨型卡车、坦克吊等大型机械静静伫立,成为公园一景,也成为那个火热年代的最好铭记。
    “石头开花”在这里变成现实。硬岩废矿山已栽活刺槐树120多万株,万亩槐花林成美景。每年4月举行的槐花节,吸引众多游人到此赏花。目前,该园复垦面积达366万平方米,成为亚洲最大硬岩复垦基地。2010年2月,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。去年,游客达10万人次。
    【画外音】黄石市委书记马旭明:文化是城市的灵魂。守护城市文化,注入真心真情,就留住了城市的文化根脉。3000年工业文化的厚重底蕴,成为激活黄石“工业乡愁”的生命因子。

    传承:致敬百年工业文明

    【镜头一】
    新冶钢,被誉为“中国钢铁工业摇篮”。其前身大冶钢铁厂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,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   当钢铁行业持续低迷,新冶钢却在转型升级中赢得喝彩。
    汉冶萍广场,矗立百年的高高水塔,见证着新冶钢浴火重生:航天、航空、国防装备、高铁、船舶……铸国之重器,助“神舟”飞天,伴“嫦娥”奔月,处处有新冶钢产品的身影。
    烟囱林立,气味刺鼻,粉尘满天……曾经的炼钢情景已变成遥远的回忆。在新冶钢厂区,看到的是另一番天地:绿草如茵,碧空如洗。车间内,游客可径直走上二层廊道,400米长的生产线上轴承钢历经淬炼锻压成品,各个工序尽收眼底,游客流连忘返。
    在厂区污水处理池旁的池塘里,25只黑天鹅悠闲游弋。“黑天鹅能正常在这里生活,说明水质完全达标。”工作人员解释,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废水,经过混匀、沉淀、过滤、降解、深度处理后,一小部分排到池塘中,其余排到各车间循环使用,真正实现“节约环保”。

    【镜头二】
    粗大的管道、高大的罐体,绵延百米的厂房,入眼都是暗灰色的沧桑……每次路过华新水泥厂,老黄石人王刚都会情不自禁地打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。
    时光回溯到2005年,当最后一组熟料磨停止旋转,华新老厂全线停产搬迁,运转了近100年的“华新型”窑头,还堆放着未处理完的窑灰。
    华新水泥厂旧址该何去何从?地处黄石闹市区黄金地段,占地面积300余亩,市值10亿多元。有人建议卖出去。
    “华新水泥厂整体保存完整,见证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、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,是重要的工业遗产。”黄石果断立法,将其列入文物保护范围。这是全国首部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、黄石市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,也是黄石第一次以法治方式保护城市工业的记忆链条。
    如今,这里建起了中国水泥博物馆。

    【画外音】黄石市长董卫民:致敬百年工业文明,最好的方式就是心手相牵的传承;护航千年工业遗产,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启动立法。在传承与保护中,“工业乡愁”有了持久生命力。

    创新:闯出“旅游+”新路子

    【镜头一】
    刚送走一波日本客人,下一个参观团已在路上。
    一句“劲酒虽好,可不要贪杯”的广告语,让劲牌家喻户晓。如今,“跟着劲酒去旅行”,又让劲牌搭上“旅游+”的快车。每年到劲酒参观的游客多达5万人。有人笑言,在劲牌厂区看到最多的不是员工而是游客。
    站在酒香四溢的参观通道上,灌装车间里12条生产线尽收眼底,壮观场面引得游客阵阵惊呼。一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劲酒2万瓶,工人却不超过10人,偌大的中央控制室只有1人。效率之高让人惊叹。
    创建于1953年的劲牌公司,60余年的历史、文化、社会责任,浓缩于古色古香的劲牌展馆内,彰显着“中国保健酒第一”的自信与实力。

    【镜头二】
    不久前,具有工业文明典型标志的火车将再次在黄石街头跑起来。黄石厂区众多,曾经,火车是工人们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。当地地方志记载,1892年,我省第一条铁路“铁山运道”出现在黄石。其时,包括北京、武汉、广州等大都会,人们还靠着步行、坐轿、骑驴马出行,靠独轮车和肩挑背扛运输时,黄石人已经率先享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成果。该铁路不仅奠定了黄石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的地位,更为黄石市的建立和市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
   如今,那些连通各个厂区的交通轨道保存完好,黄石别出心裁地修旧如旧,让铁轨线把黄石工业景点串珠成线。人们坐上火车游黄石,在时光穿梭间欣赏工业文明的灿烂之花。

    【画外音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:创新,是企业发展之源;于一座城市亦然。创新推动转型升级,如何在城市发展中留住那一份难得的“工业乡愁”,黄石的探索值得借鉴。

产品中心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扫一扫微博二维码